風疹的病理機制:深入了解
了解一種疾病的病理原因有助于我們預防和照顧這種疾病的患者,這對治療也有很大的幫助。閱讀更多關于疾病的文章將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疾病。
風疹病毒為RNA病毒屬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它是一種僅限于人類感染的病毒,由口、鼻、咽分泌物傳遞給他人,或通過飛沫傳播。病毒顆粒為球形,直徑約為50~70nm,內部有30nm的電子稠密核心,外層覆蓋著兩層疏松的外衣。包膜厚約為8nm,表面有很多5~6nm的結構向外突起,含有血凝素。病毒顆粒由RNA殼蛋白、包膜蛋白組成。風疹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與其他披膜病毒科病毒沒有抗原交叉。病毒在體外的生存能力較弱,對紫外線、乙醚、氯仿、甲醛、氯化鍶、去氧膽酸鈉等物質敏感。pH<6.8和pH>8.1時不易生長,pH<3.0可滅活。病毒不耐熱,56℃處理30分鐘、37℃處理1.5小時可將其殺死,4℃保存不穩定,在-60℃至-70℃可以保存3個月,在干燥冰凍的條件下可以保存9個月。
患者感染風疹后,風疹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黏膜和頸部淋巴結復制,然后進入血液循環,引起病毒血癥,傳播到全身淋巴結組織,引起淋巴結腫大,病毒直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皮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的真皮上層毛細血管炎癥所致。風疹病毒還可以引起腦炎、腦組織水腫、非特異性血管滲透、神經細胞變性和輕度腦膜反應,也可引起慢性全腦炎。先天性風疹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已知孕婦感染風疹后,風疹病毒可在病毒血癥階段隨血流感染胎盤,最終感染胎兒。胎盤絨毛膜感染后,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壁受到廣泛的影響。母親在懷孕早期感染風疹的幾率越高,胎兒在懷孕的第一個月就越有機會感染風疹。根據研究,10%~50%的胎兒在第二個月被感染,10%~30%的胎兒在第三個月被感染,5%~20%的胎兒在第四個月被感染,而在之后的月份,胎兒被感染的概率則較低。胎兒感染風疹后,由于缺乏細胞免疫功能和不產生干擾素,風疹病毒在體內長期廣泛存在,隨著胎兒細胞分裂和增殖,形成持續、多器官全身感染,導致各種先天性缺陷出現,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最常見的癥狀包括白內障、神經性耳聾、先天性心臟病、腦膜腦炎、心肌壞死、間質性肺炎、巨細胞肝炎、腎炎、尿道裂紋等。這些新生兒在出生后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可能出現解毒,因此許多新生兒在出生后并沒有明顯的癥狀,但血清學檢測已經顯示被風疹病毒感染。近年來的研究還表明,先天性風疹兒童常常發生進行性異常免疫反應。
通過以上內容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風疹的病理病因。只有對這種疾病有深刻的了解,我們才能更好地治療它,你會發現治療的難度將大大降低。
-
風疹的病理機制:深入了解了解一種疾病的病理原因有助于我們預防和照顧這種疾病的患者,這對治療也有很大的幫助。閱讀更多關于疾病的文章將有效地避免
-
風疹的起源:是什么引起的?風疹又稱為風疹病,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風疹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感染對象包括兒童和成年人。那么,風疹的發
-
小兒風疹:病因揭秘,預防為先兒童風疹是由風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風疹病毒屬于銅線病毒科,包裹著一個球形的病毒殼,病毒核心含有RNA。風疹
-
小兒風疹的成因與護理:科學應對,健康成長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疹傳染病。風疹全身癥狀較輕,臨床特征為全身皮膚紅斑丘疹和枕后淋巴結腫大伴觸痛。這種疾
-
風疹的源頭何在?病因深度剖析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風疹病毒是一種直徑約60-70nm的囊膜病毒,由單股RNA組成,具有脂質外殼和電子密集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