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癬發病后的具體護理措施
說到奶癬,寶媽們是有一些認識的,小寶寶的身邊此病是較多見的,發病后給他們的健康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傷害,所以說我們要重視奶癬的出現,寶寶發病后要注意進行疾病的護理工作才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的護理辦法有哪些呢。
奶癬的護理:
奶癬,又名“胎斂瘡”,多為體質過敏,為風濕所襲,搏于氣血而發。常發于嬰兒的顏面部。分干、濕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紅,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癬疥而不流津水的,為“干斂瘡”,偏于風熱盛。避免讓寶寶過量進食,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少加鹽和糖,以免造成體內水和鈉過多的積存,加重皮疹的滲出及痛和癢感,導致皮膚發生糜爛。尋找可疑的食物過敏原,如果發現明顯地誘發寶寶長奶癬的食物,立即停用,即使是媽咪也應避免吃可能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懷疑是某種食物引起寶寶過敏時,應該高潮避免再給寶寶吃,如對蛋清過敏可以暫且只給吃蛋黃,停掉喂蛋清,也可從少量蛋清開始喂,然后根據寶寶的反應一點一點地增加。煮熟的蛋清和蛋黃之間的薄膜是卵類粘蛋白,極易引起過敏,不要給寶寶吃。
給寶寶添加新食物要從少量開始,從很少的量開始,一點一點逐漸地增加,如果10天左右寶寶沒有出現過敏反應,才可能再增加攝入量,或增加另一品種的新食物。適當多攝入植物油,長奶癬的寶寶身體內的必需的脂肪酸含量通常較低,因此媽咪可在喂養中適當多用植物油,同時應少吃動物油,以免使濕熱加重,不利于奶癬的治療。牛奶煮沸次數要多一些,如果寶寶的奶癬是由于牛奶過敏引起,在煮牛奶時,應該加長煮沸時間和次數,使其中引起過敏的乳白蛋白變性,從而減輕過敏,或用其他代乳品替代,如可以改吃豆奶或寶寶樂等。飲食多選用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莧菜、薺菜、馬齒莧、冬瓜、黃瓜、萵筍等,少食魚、蝦、牛羊肉和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紹葉菜汁、胡蘿卜水、鮮果汁、西紅柿汁、菜泥、果泥等,以調節寶寶的生理功能,減輕皮膚過敏反應。
奶癬的癥狀表現:
奶癬輕者兩頰有,重者滿臉都是,發際、四肢及臀部皮膚也布滿紅色斑丘疹,甚至出現油膩性脫屑,有的可發生糜爛,結出黃痂。更嚴重者可波及上胸部和肩背部。因病變處發癢,患兒常搔抓摩擦,哭鬧不安。如機體抵抗力差,搔抓破潰處可能引起感染,個別嚴重的可由此誘發敗血癥。“奶癬”其實不是癬(真正的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而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其發生與嬰兒消化能力差,身體特異反應有關。這些嬰兒對某些物質如牛奶、魚、蝦、雞蛋、大豆等中的一些蛋白質,空氣灰塵中的螨類、花粉、動物毛、化學纖維等,比一般孩子敏感。這類物質被孩子消化道或呼吸道吸收后,便可誘發“奶癬”。一般多發生于出生2~3個月的嬰兒,其發病率約為3%。到1~2歲時,癥狀可明顯減輕或消退,極個別的可持續到成年。
皮損好發于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復發作。嚴重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皮損形態多樣,分布大多對稱,時輕時重。在面部者,初為簇集的活散在的紅斑、丘疹;在頭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膩性鱗屑和黃色發亮的結痂。輕者,僅有淺紅的斑片,伴有少量脫屑;重者,為紅斑、水皰、糜爛、浸淫成片,不斷蔓延擴大,若過分搔抓、摩擦、洗燙,則糜爛加重,滲出增多,常因皮膚破損而繼發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結腫大,并伴有發熱,食欲減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癥狀。
上面的內容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奶癬的護理辦法了,奶癬帶來了痛苦,也會給寶寶帶來極嚴重的傷害,因此我們要正確的去了解奶癬的知識,此病的出現需要進行相關的護理工作,并且需要及早的進行奶癬的預防,減少奶癬的出現才可以。
-
奶癬白斑的護理事項嬰兒濕疹的預防與護理家長們知道多少呢,這些知識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長們要認真的對待這些知識,好好的掌握,在
-
小孩奶癬該怎么治治療奶癬的方法有什么呢,中藥治療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沒有什么危害,所以很多家長會選擇中藥來幫助孩子治療疾病,所以家長們要首先
-
奶癬都有哪些因素所導致的奶癬又稱嬰兒濕疹,多為體質過敏,為風濕所襲搏于氣血而發。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往往容易出現嬰兒濕疹。那么引起嬰兒濕疹的因素都有
-
嬰兒奶癬怎么治療奶癬又被稱為嬰兒濕疹,在我們的生活中常發生。對于那些新手的爸爸媽媽來說,孩子患有嬰兒濕疹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治療,是西醫治療
-
寶寶發生奶癬疾病的原因有什么奶癬是一種特別多發的疾病,很多的家長以為這是一種小病,當孩子發病以后,就會不去管它,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任何的疾病對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