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的中醫辨證治療
面肌痙攣疾病的發生,讓患者飽受痛苦,而且對患者的美觀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對于面肌痙攣疾病,一旦發生,就要在初期進行及時的治療,那么,面肌痙攣疾病在早期有哪些治療方法?
面肌痙攣的中醫辨證治療
1.神經干刺法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合谷,眼輪匝肌痙攣加魚腰、四白,面肌痙攣加迎香、夾承漿。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前耳輪切跡與耳垂根連線之中點,或乳突尖前緣下5毫米處。其下為面神經交義點最近處,約在下頜支后緣后約0.5厘米。
(二)治法每次僅取主穴和合谷穴,馀穴據癥酌選。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2%普魯卡因局麻,取28號2.5~4厘米左右長的毫針(1~1.5寸)2根,分別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經干。當刺中時,患者有強烈的觸電感或耳深部疼痛,術者手中有軔性感。此時,將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電針儀,開始時電流不宜過大,頻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現規律性抽動為宜。當采用提插手法或電針刺激使面神經損傷后,表情肌可出現松弛(面癱)。其余配穴應使針下有酸脹或麻電感。每次針20~30分鐘,每隔5~7日針刺1次。一般針2~3次。如損傷淺表血管,針后可能出現腫脹,數日消退。針后如出現眩暈,嘔吐等并發癥,休息1~2小時即恢復。
2.穴位埋植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為面肌痙攣之板機點。
(二)治法先將患側面部作常規消毒,然后用皮膚針輕輕叩打該側面部,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反復仔細彈刺。當叩打至某部位,出現針尖一觸,立發痙攣現象時,即在該處埋撳針1支。3日后取掉所埋撳針,繼用前法,尋得阿是穴后再埋針。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天。
3.叢刺法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四白、魚腰、攢竹、迎香、頰車。
阿是穴位置:面部痙攣之起動點。
面肌痙攣的預防注意事項
春、冬季是面肌痙攣的高峰期,在這個時期面肌痙攣的預防很重要,由于早晚溫差大、室內和室外的溫度相差也很大,因而患者出門時要特別注意保暖,要好好保護頭部和面部。而且患者還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在患病期間不看電視和電腦,盡量避免太強的刺激。患者在外出時戴墨鏡保護,還要滴一些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藥水,睡覺時要帶上眼罩做保護。
再者就是自身的身體素質,專家稱面肌痙攣一般是由于過度的疲勞、緊張、肝火旺盛、有內熱、外感風寒引起的。所以平時多進行一些運動,加強鍛煉,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素質就會增強,疾病就不會找上我們。而且我們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閑適,工作壓力太大的話,我們要找辦法緩解,還要注意一下情緒的波動,保持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時間。
有關面肌痙攣疾病早期的治療方法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以上介紹的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面肌痙攣疾病的患者,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面肌痙攣疾病早期的治療方法,所以,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一旦出現了面肌痙攣疾病,不要忽視,及時的去治療。
-
面肌痙攣的最佳治療方法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臉部開始抽搐了,以為是休息不好沒有太重視,但是這種情況持續半年以上,那就要注意,可能得了面肌痙攣這種疾
-
面肌痙攣藥物治療的方法面肌痙攣疾病在老年人疾病當中是比較常見的,出現了面肌痙攣我們要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千萬不要因為拖延了治療的時間而給我們的患
-
面肌痙攣微創治療出現面肌痙攣這樣的疾病我們要格外的重視,在患病的時候及早采取治療措施,這樣才能夠快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的發展,幫助患者早日康
-
面肌痙攣如何治療才最好得了面肌痙攣這種病癥,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而且心理上還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所以患者一定要堅持早期的治療,只有通過治療才會使
-
面肌痙攣疾病的早期治療偏方其面痙攣疾病的病發的概率還是相當的高的,并且一直以來面肌痙攣患者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并且疾病對于我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