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顱咽管瘤的癥狀和檢查主要有哪些?
患上顱咽管瘤后,身體質量大打折扣。平日里當身體出現有顱咽管瘤病癥發生,要及時引起重視,及早檢查顱咽管瘤,避免顱咽管瘤給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那么,分析顱咽管瘤的癥狀和檢查主要有哪些? 下面咱們一起解答吧。
不知您是否聽說過一種叫做顱咽管瘤的疾病,如果聽說過您對這種了解多少呢?它這癥狀是什么,有哪些檢查方法呢?下面求醫小編帶您一起了解一下。
顱咽管瘤的臨床表現
1. 視力視野障礙,腫瘤位于鞍上壓迫視神經、視交叉、視束所致。
2. 顱內壓增高癥狀,一般是因腫瘤向鞍上發展累及第三腦室前半部。閉塞室間孔導致腦積水所致。
3. 下丘腦損害的表現:腫瘤向鞍上發展下丘腦受壓可表現為體溫偏低、嗜睡、尿崩癥及肥胖性生殖無能綜合癥。
4. 垂體功能低下,腫瘤壓迫垂體前葉導致生長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表現的生長發育障礙,成人可有性功能減退,閉經等。
顱咽管瘤的檢查診斷
1、顱骨X線平片 80%~90%的病人頭顱X線平片有異常改變。兒童頭顱平片有異常改變的占94%,成人占60%。主要異常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顱咽管瘤
(1)腫瘤鈣化:顱咽管瘤的鈣化有各種形態,為顱咽管瘤的顯著特征,鞍上型和鞍內型腫瘤均有鈣化,而其他鞍部病變極少出現鈣化(鈣化發生率多在1%以下)。鈣化在兒童中比成人中常見,兒童顱咽管瘤鈣化發生率70%~85%,2歲以下者占20%,2歲以上兒童鈣化者占80%,15歲以上者占50%,成人約35%左右。
(2)蝶鞍改變:兒童患者因TSH和GH缺乏,骨X線片可顯示骨齡減小。絕大多數顱咽管瘤位于蝶鞍的上部,可向下壓迫蝶鞍,故在頭顱平片上可發現蝶鞍變扁平,床突受損。少數顱咽管瘤位于鞍內,在頭顱平片上可見蝶鞍擴大。實際上任何類型的蝶鞍改變都可以見于顱咽管瘤,可以是典型的鞍上腫瘤改變,也可以是鞍內腫瘤的改變。35%病人蝶鞍呈盆形或球形擴大或破壞,后床突及鞍背可削尖、脫鈣、消失。蝶鞍有明顯的改變時,常提示有巨大的病變,反之則不一定。
(3)顱內壓增高征象:60%病人在頭顱X線平片上可見顱內壓增高的征象,表現為鞍背脫鈣,顱骨內板腦回壓跡明顯、顱底變平等表現,小兒可有顱骨骨縫分離等
2、CT掃描 顱腦CT掃描顯示為鞍區腫瘤改變,非增強掃描者實質性腫瘤表現為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像,鈣化斑為高密度,囊性者因瘤內含膽固醇而呈低密度像,CT值為-40~10Hu,囊壁為等密度。病變邊界清楚,呈圓形、卵圓形或分葉狀,兩側側腦室司擴大。強化掃描時約2/3的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強,CT值增加12~14Hu,囊性顱咽管瘤呈環狀強化或多環狀強化而中心低密度區無強化,少數顱咽管瘤不強化。一般具有鈣化、囊腔及強化后增強三項表現的鞍區腫瘤,即可確診為顱咽管瘤。
3、MRI 多數顱咽管瘤囊性部分所含的物質呈短T1與長T2,但也可呈長T1與長T2像,即T1加權像上呈低信號,T2加權像上呈高信號;若為實質性顱咽管瘤,則呈長T1與長T2。鈣化斑呈低信號區。
4、腦室造影 因腫瘤大小各異,腦室造影能明顯顯示腫瘤對顱底動脈的影響和變化,對手術極有幫助。腫瘤囊腔是否與腦室相通,可在行腦室造影的同時,可直接穿刺入腫瘤囊腔。
5、腦電圖 以額部或廣泛的δ波或θ波為主。
常見術后并發癥如下:
1.中樞性高熱 患者高熱持續不退,呈昏迷狀態,預后較差,通常予以對癥處理。原因可能是:①顱咽管瘤切除時下丘腦功能受損,引起體溫調節功能障礙而致高熱;②囊性腫瘤內的囊液刺激腦膜及下丘腦產生無菌性腦膜炎;③手術所致血性腦脊液刺激引起發熱。
術后嚴密觀察熱型及持續時間,區別中樞性高熱與肺部、泌尿系感染所致高熱。發熱患者慎用冬眠藥物,以防引起意識障礙。術后給予頭枕冰袋、冰帽或全身冰毯,持續肛溫監測,體溫迅速控制在38.5℃以下。為手術時下丘腦損傷所致。
2.意識障礙 主要是丘腦下部受損或顱內壓增高引起。顱內壓增高原因:①術后血塊阻塞導水管致腦積水;②手術止血不徹底引起硬膜下血腫或硬膜外血腫;③手術刺激或電解質紊亂引起繼發性腦水腫。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神志及瞳孔的變化,尤其術后72h內要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及傷口張力增加、頸強直等癥狀,保持引流管暢通,注意觀察引流液顏色及量。對有意識障礙者,采用Glasgow昏迷計分法評價意識程度。及時發現、及時正確處理。
3.尿崩癥 在腫瘤全切除或根治性次全切除的病人幾乎不可避免地發生該并發癥,為手術時損傷垂體柄所致。垂體柄受損后,ADH的釋放是三時相的。最初,垂體柄受損后ADH釋放減少致尿崩;之后神經垂體軸突末梢變性釋放出超生理量的ADH,這一釋放過程常見于垂體柄損傷后48~96h,如果此時給予患者長效(油劑)抗利尿制劑(通常給短效后葉加壓素),就可能導致內源性的ADH釋放而引起腎功能下降;當變性的神經末梢釋放的激素耗竭后,將再次發生尿崩。一般尿崩癥持續數天至2周可恢復,但亦有少數可為永久性尿崩癥。處理如下:
(1)重點觀察患者多飲、多尿、煩渴等表現及尿量、尿比重,記錄24h出入量,根據出入液量補充液體。尿量<5000ml/d,可不用藥物。神志清醒者囑多飲水;神志恍惚者,術后2~3h給予留置胃管,補充水分及營養。尿量>5000ml/d,尿比重<1.005,用垂體后葉素5U皮下注射,1次/d,或尿崩停0.3ml,1次/d,肌注。尿崩輕者通常先給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卡馬西平口服治療,嚴重者可應用短效后葉加壓素,其間要注意控制入液量,以防止水中毒(此時病人可有水腫、抽搐等癥發生)。
(2)定期測血清鈉、鉀、氯、二氧化碳結合率,及酸堿度和血尿素氮等。術后3~5天每12小時測電解質1次。若電解質丟失,可按正常補充;若引起鈉滯留(血鈉升高及滲透壓增高),應限制鈉鹽攝入;低鈉低氯患者補充氯化鈉以防腦水腫;為防止低血鉀給予口服氯化鉀,尿量1000ml補氯化鉀1g。此外,須維持鉀、鈣、糖在正常水平。
4.循環衰竭 術前病人有明顯垂體功能減退者,術后易產生急性腎上腺皮質衰竭現象,病人呈休克狀態。處理是術前應予補充激素,術后有衰竭現象者給予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這不僅可以減少危象,也可減少下丘腦反應及腦水腫,對中樞性高熱的預防亦有積極作用。但為減少諸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應在術后4天逐漸減少用量,一般用維持量2周后逐步停止(垂體功能障礙明顯者除外)。
5.癲癇 因手術創傷和下丘腦牽拉受損,在麻醉清醒后發生癲癇。術前口服苯妥因鈉0.1g,3次/d;術畢肌注安定10mg或苯巴比妥0.1g以預防。術后監測腦電圖或觀察患者有無口角抽動、眼瞼震顫、手指抽動等跡象,發現異常在抽搐前即及時用藥,癲癇發作時重復用藥,同時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氧氣吸入,防止腦組織缺氧。
6.消化道出血 因丘腦下部受損后反射性引起胃黏膜糜爛、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及大量應用皮質激素后。病人可有黑便、嘔血,甚至急性胃穿孔等。
術后應用甲氰咪呱,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及大便顏色。留置胃管者,觀察胃內食物的消化情況及胃液顏色。突發嘔血、黑便、脈率快,經輸血、冰鹽水洗胃,胃內注入1000IU凝血酶,1次/4h,并應用奧美拉唑、甲氰咪呱等,給予輸血,應用止血劑、H2受體阻斷藥等,并禁食、胃腸減壓、停用激素等,必要時手術治療,使出血得到及時控制。
7.無菌性腦膜炎 系腫瘤囊內容物在術中溢出刺激腦膜所致。為此,術中應盡可能多地切除腫瘤,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囊腔。術后可多次腰穿排放腦脊液,激素的應用對緩解發熱等癥狀亦有幫助。
8.視力障礙 術中損傷視路及其供應的血管可致視力障礙,尤其是視交叉前置型的腫瘤發生率較高,應予注意。
9.垂體功能低下 尤其是術前有垂體功能減退者,一般較難恢復;純荷L遲緩、身材矮小、性發育不全等。處理予以甲狀腺激素等藥物及加強鍛煉,可望有某些程度的恢復,但把握 10.其他 顱咽管瘤瘤囊內放射性核素內照射治療后并發癥,各家報道可綜合為:損傷視神經交叉、視束、下丘腦、放射性腦組織壞死、血管栓塞,以及放療誘發腫瘤等。極少數腫瘤復發或死亡。
溫馨提示:顱咽管瘤不要放棄治療,同時要注意顱咽管瘤疾病的影響,治療顱咽管瘤需要加強多方面的注意,這樣會進一步保證顱咽管瘤患者的安全,才能減少對顱咽管瘤自身所造成的傷害。如果對顱咽管瘤治療還不清楚的,建議最好去專業的外科醫院看看,這樣才可靠。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分析顱咽管瘤的癥狀和檢查主要有哪些?應該有所了解,最后;颊咴缛湛祻汀
-
具體了解有關顱咽管瘤的檢查方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患有不同種類的疾病,對于顱咽管瘤這種疾病來說,我們首先要了解它的治療方法,治療顱咽管瘤可以
-
顱咽管瘤有哪些常見的檢查項目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孩子患有不同種類的疾病,對于顱咽管瘤這種疾病它多發人群主要是4到6歲的兒童。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這
-
顱咽管瘤檢查確診的方法是什么家長們要知道顱咽管瘤這種疾病的高發人群是四到六歲的兒童,所以大家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在幫助孩子對這種疾病進行預防的同時,
-
談談顱咽管瘤的檢查方法是什么有些人或許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顱咽管瘤這種疾病,但是也只是聽說過,對這種疾病的發病癥狀和各種情況大家卻并不具他了解,很多
-
小兒顱咽管瘤檢查診斷措施介紹顱咽管瘤的并發癥狀有很多,對于顱咽管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了解顱咽管瘤,這樣對以后自身健康護理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