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出現后的治療方法
急性膽囊炎是我們身邊十分多見的一種疾病了,發病后會給很多的人帶來不便,在生活中較多的因素可以誘發急性膽囊炎的出現,此病出現后只有正確的防治,才能遠離急性膽囊炎疾病,那么急性膽囊炎疾病到底該怎樣治療呢,一起看小編給大家的介紹吧。
急性膽囊炎的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急性膽囊炎患者一般需住院治療,接受靜脈輸液和補充電解質,并禁食、禁水。醫生可通過患者鼻腔放置橡皮管到胃,接上吸引以保持胃的排空,減少胃內容物對膽囊的刺激。通常只要懷疑有膽囊炎,就應及早使用抗生素。
(1)治療原則
對癥狀較輕微的急性單純性膽囊炎,可考慮先用非手術療法控制炎癥,待進一步查明病情后擇期手術。對較重的急性化膿性或壞疽性膽囊炎或膽囊穿孔,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但必須做好術前準備,包括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失調以及應用抗生素等。非手術療法對大多數(80%~85%)早期急性膽囊炎患者有效,包括解痙鎮痛、抗生素的應用、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以及全身的支持療法。在非手術療法治療期間,必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癥狀和體征有發展,應及時改為手術治療。特別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變化較快,更應注意。據統計,約1/4的急性膽囊炎患者將發展成膽囊壞疽或穿孔。對于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由于病情發展較快,一般不采用非手術療法,宜在做好術前準備后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2)解痙止痛對癥治療
(3)抗感染治療:感染的細菌多為革蘭陰性菌及厭氧菌,急性膽囊炎的診斷一經確立,就應選用對需氧菌敏感兼顧厭氧菌的廣譜抗生素聯合應用。一般可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第三代喹諾酮類抗生素及抗厭氧菌的藥物,均應靜脈給藥。最好應根據血或膽汁細菌培養的結果及時調整抗生素的種類及劑量。當肝功能受損和有黃疸時,抗生素的療效會降低,因此必要時并用膽道減壓引流的方法。
(4)利膽治療:對無梗阻或輕度黃疸的非化膿性膽道感染有一定療效。常用鐵制劑輕瀉藥或應用消炎利膽片、熊去氧膽酸、膽石通、大黃片等以便健進膽汁分泌,稀釋膽汁,解除淤膽,起到自身引流的作用。若存在梗阻,將導致膽道內壓增加,必要時進行膽道引流。
(5)中藥治療:治療原則是理氣括血、通里攻下,辨證施治。①肝膽氣滯:方藥有大柴胡湯加減,柴胡20g,白芍、黃芩、木香各15g,川楝子、半夏各12g,大黃10g,生姜5片,大棗5枚。②肝膽濕熱: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澤瀉、車前子、黃芩、黃柏、芒硝各10g,柴胡、木通、梔子各15g,茵陳30g,蒲公英20g,大黃15g。③熱毒熾盛:復方大承氣湯合龍膽瀉肝湯加堿,龍膽、枳實、厚樸各10g,梔于、黃芩、柴胡各15g,連翹、蒲公英、板藍根各30g,大黃15g,芒硝20g。
二、手術治療
如果診斷肯定,病人又無手術禁忌證,通常在病后1~2天手術切除膽囊,但如果病人有其他疾病,就會增加手術的危險,則手術可延遲到其他疾病得到處理。如果病情減輕,手術可推后進行,大約在6周或更長時間以后。如果出現并發癥如膿腫、壞疽或膽囊穿孔,則需要外科手術處理。
手術方法主要是膽囊切除術或膽囊造瘺術,如病情允許而又無禁忌證時,一般行膽囊切除術。但對危重患者,應在局麻下行膽囊造瘺術,以達到減壓、引流的目的。膽囊切除術是治療最徹底的手術方式,在當前也是較安全的術式,總體手術病死率不足1.0%,但急性期手術病死率要稍高一些。
(一)手術時機的選擇
目前對于手術時機的選擇還存在爭議,一般認為應采用早期手術。早期手術不等于急診手術,而是患者在入院后經過一段時期的非手術治療和術前準備,并同時應用B超和同位素檢查進一步確定診斷后,在發病時間不超過72小時的前提下進行手術。早期手術并不增加手術的死亡率和并發癥率。對非手術治療有效的患者可采用延期手術(或稱晚期手術),一般在6個星期之后進行。
(二)手術方法
1.膽囊切除術
(1)自膽囊頸開始的切除法(順行):如果膽囊周圍的粘連并不嚴重,膽囊管與膽總管交角(Calot三角)的解剖關系可以辨認清楚,則自囊頸部開始先分離出膽囊管并予以結扎切斷,再辨認清肝右動脈分出的膽囊動脈,予以結扎、切斷,則較容易提起膽囊頸部,將膽囊自膽囊床中剝離出并予以切除。注意,在膽囊切除過程中最嚴重的事故是膽總管的損傷,這是由于膽囊管與膽總管的解剖關系辨認不清,或在膽囊切除時將膽囊管牽拉過度,以致膽總管被拉成銳角;血管鉗夾得太低,或因膽囊動脈出血時,盲目使用血管鉗在血泊中夾鉗,而致誤傷膽總管。所以條件允許者先解剖出Calot三角中膽囊管、膽囊動脈與膽總管的關系,是防止誤傷膽總管的根本保證,也是切除膽囊的常用方法。在解剖膽囊中發生大出血時,切勿在血泊中盲目鉗夾,以致誤傷膽總管、門靜脈等重要組織。此時可先用左手示指伸入網膜孔,與拇指一起捏住肝十二指腸韌帶中的肝固有動脈,使出血停止,再清理手術野查明出血點所在,予以徹底止血。從肝床上剝離膽囊時,須仔細鉗夾并結扎直接進入肝床的小血管支,并在膽囊窩放置引流,防止發生積血和感染。
(2)自膽囊底部開始的切除法(逆行):若膽囊管和膽總管等組織因周圍粘連過多而辨認不清,可以先自膽囊底部開始分離。若膽囊的邊界不十分清楚,可以先切開膽囊底部,將左手示指伸入膽囊中,作為剝離膽囊的依據,正如剝離疝囊一樣。做膽囊底部開始的切除術時出血可能較多,因膽囊動脈未能先行結扎,膽囊管的殘端既可以因切除過多而傷及膽總管,也可能因切除不足而致殘端過長,術后有可能形成殘株綜合征,因在膽囊管殘端中可有結石形成,或繼發感染,致有輕度不適。所以在膽囊周圍粘連較多而必須做囊底開始的膽囊切除時,應緊貼膽囊壁做囊壁分離,以減少出血,而不一定要暴露右肝動脈,待膽囊頸部完全游離后,將囊頸向外牽托暴露出膽囊管,隨膽囊管向下追蹤就可以找到膽總管,在認清膽囊管與膽總管和肝總管的關系后可以切斷膽囊管,并切除膽囊。注意切斷膽囊管時,應將膽囊管殘端保留長些(保證膽囊頸管內無結石嵌頓),切勿將膽囊管牽拉過長,血管鉗也不可夾得太低,以免損傷膽總管。
手術副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顯露小佳,結構辨認不清。而急性膽囊炎多有膽汁淤積,膽囊脹大,影響視野,筆者習慣先從膽囊底部電灼截孔減壓,粗絲線結扎閉合后,鉗夾提起哈氏袋,因漿膜水腫,鈍性游離膽囊三角(如指掐法),多可分清結構。膽囊周圍的粘連找對層次,也可鈍性游離為主。筆者習慣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防止積血積液及迷走膽管損傷后膽瘺。此類膽瘺只要引流通暢,短期內可自愈,患者無明顯不適。
(3)膽囊半切除術:若手術時發現:①膽囊的位置過深、粘連很多,致從膽囊窩中剝離膽囊非常困難或出血過多者;②膽囊壁已有壞死,不耐受切除者;③患者的情況在手術過程中突然惡化,需要盡快結束手術者,可以選擇做膽囊部分切除術將膽囊底部、體部及頸部前壁、緊貼肝的膽囊窩予以切除,刮除后壁上的剩余黏膜,并結扎膽囊管,然后將留下的膽囊邊緣用腸線相對縫合,其中插入一支導管引出體外作為引流。該導管常在術后第2周予以拔除,所余瘺口不久可以自動愈合。
(4)膽囊部分切除術:成功的關鍵在于:①在手術時膽囊頸必須予以結扎,否則有形成膽瘺的危險;②膽囊后壁的黏膜必須刮除干凈,或用碳酸或電燒灼予以燒毀,否則竇道也可能長期不愈。膽囊部分切除術雖不如全切除“正規”,但其療效與全切除術無明顯差異,較單純膽囊造瘺術后須再次切除者顯然更合理。故在膽囊周圍粘連很多、炎癥嚴重、膽囊管與膽總管的解剖關系辨認不清時,與其冒損傷膽總管或右肝管的危險而勉強做膽囊傘切除術,不如行膽囊部分切除術。外科醫師應保持頭腦清醒,臨場時應該善于抉擇。
急性膽囊炎出現后的治療方法就是這些了,此病是嚴重,出現后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在生活中我們要提前去預防,而且還要多加重視,才能避免此病帶來的其他癥狀的出現,深入的了解有關急性膽囊炎的知識,希望以上的治療知識對大家有幫助。
-
急性腸胃炎食療的好方法近年來急性腸胃炎疾病已經成為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了,而且這樣的疾病發生之后確實給患者帶去了健康危害希望患者能夠重視做好
-
寶寶急性腸胃炎怎么治療急性腸胃炎疾病的發生和人們不良的飲食習慣是息息相關的,和飲食不衛生也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現了急性腸胃炎患者會有嚴重腹痛腹瀉
-
胃腸疾病中醫治療方法哪些好胃腸疾病中醫治療方法是什么?胃腸疾病是危害及其普遍的疾病,其發生讓患者承受了很大的身體負擔和精神負擔,為了規避疾病帶來的
-
急性腸胃炎中藥該怎么治對于急性腸胃炎這樣的疾病我們在患病的時候是不能拖延治療時間的,一定要在患病的時候正確的治療和護才是,可是很多的患者在患病
-
急性腸胃炎頭暈該如何護理較好腸胃炎疾病的發生確實會導致患者有腹痛腹瀉的癥狀,對于腸胃炎這個疾病我們不應該忽視。要在患上這個疾病的時候,科學正確采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