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腸炎都有哪些分類
我們都知道腸炎有急性腸炎、慢性腸炎,這種常見病已經滲入了我們的生活中,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從醫學的角度,腸炎都是怎么分類的吧。
腸炎已經成為目前一種常見病,那么腸炎常分為以下幾種:
①細菌性腸炎。發病機理較為復雜,致病菌借菌毛粘附于腸粘膜上皮細胞,使細菌能在腸壁生長繁殖,成為致病的先決條件。細菌性腸炎的病原菌可分產腸毒素性和侵襲性兩大類。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腸炎,有不同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
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如霍亂,發病機理是致病菌粘附而不侵入腸粘膜,在細菌生長繁殖過程中分泌腸毒素,和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膜受體結合,激活細胞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在該酶的催化下,使細胞內的三磷酸腺苷(ATP)轉化成環磷酸腺苷(cAMP)。當細胞內cAMP的水平升高時,通過一系列的酶反應,使小腸粘膜大量分泌水和電解質,潴留在腸腔內引起水瀉,稱為“分泌性腹瀉”。此類病人除小腸粘膜上皮細胞有分泌亢進外,腸道的病理改變往往沒有或者很輕。病原體主要感染小腸,因此基本臨床表現是腹瀉次數較多,為大量水樣便,無膿血,一般無腹痛,無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嘔吐,容易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癥狀較輕。大便鏡檢常無紅、白細胞或極少。
侵襲性細菌性腸炎。如細菌性痢疾,致病菌粘附并侵入腸粘膜和粘膜下層,引起明顯的炎癥。不同的病原菌侵犯腸的部位不同,有的侵犯小腸為主,有的侵犯結腸為主,有的引起小腸和結腸炎癥。此類腸炎的基本臨床表現是:全身毒血癥明顯,有高熱,重癥病人可發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可呈粘液膿血便,便量少,便次多。腹痛明顯,呈陣發性絞痛。若病變侵及下部結腸特別是直腸,可出現里急后重感。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彌漫性炎癥及潰瘍。若僅侵襲小腸或上部結腸,則大便含水量較多,不伴里急后重。大便鏡檢有多數白細胞,尤其是下部結腸炎時更為明顯。
②病毒性胃腸炎。見病毒性胃腸炎。
③寄生蟲性腸炎。由原蟲和血吸蟲引起較為多見。原蟲性腸炎中以阿米巴痢疾較多。雅爾氏蟲和滴蟲均可引起腸炎。血吸蟲病在流行地區較為常見,可以表現急性和慢性腹瀉、稀便或粘液膿血便。>>>>推薦閱讀:放射性直腸炎有哪些癥狀
④真菌性腸炎。真菌性腸炎。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流行學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氏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胃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也可用組織培養法分離病毒。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涂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⑤其他。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流行學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氏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胃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也可用組織培養法分離病毒。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涂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希望通過上面的介紹能讓大加對腸炎有個整體性的認識,由于其常見性,我們更要從生活細節開始做起,謹防腸炎的侵襲。小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把小病當病,當真的無法挽救時才知道后悔。
-
腸炎導致便秘怎么辦腸炎導致便秘怎么辦呢?腸炎這個疾病的患者非常的多,很多的人都是因為出現腸炎導致了嚴重的疾病,所以要及時的去治療尤其是出現
-
直腸炎消炎治療的方法直腸炎這個疾病發生之后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對于直腸炎疾病我們需要及時正確采取應對措施。千萬不要拖延了治療的時間早日遠離直
-
拉肚子腸炎如何護理保健好拉肚子腸炎如何護理保健?拉肚子腸炎是會影響大家身體和精神的,讓患者承受不小的負擔,想要規避疾病危害,大家一定要找到適合自
-
傳染直腸炎該怎么辦生活當中一旦患有了直腸炎這樣的疾病,我們需要及早的采取應對措施,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我們的直腸炎患者早日得到康復,早一些
-
腸炎有什么癥狀的表現那么,腸炎的早期癥狀包括哪幾種?以下就是具體的解答方式。1、腹痛:出現腹痛是比較常見的癥狀,而且一般在腹瀉之前都有強烈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