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血腫的治療方案
顱內血腫的常用療法有哪些?患上顱內血腫你知道該怎么辦嗎?你又了解顱內血腫的治療嗎?外科專家稱:只有身體好,才能有其他的追求。
需要涉及的問題很多,重點是處理繼發性腦損傷,著重于腦疝的預防和早期發現,特別是顱內血腫的早期發現和處理,以爭取良好的療效。對原發性腦損傷的處理除了病情觀察以外,主要是對已產生的昏迷、高熱等病癥的護理和對癥治療,預防并發癥,以避免對腦組織和機體的進一步危害。
(一)腦損傷的分級 分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制訂診療常規、評價療效和預后,并對傷情進行鑒定。
1.按傷情輕重分級 ①輕型(I級)主要指單純腦震蕩,有或無顱骨骨折,昏迷在20分鐘以內,有輕度頭痛、頭暈等自覺癥狀,神經系統和腦脊液檢查無明顯改變;②中型(Ⅱ級)主要指輕度腦挫裂傷或顱內小血腫,有或無顱骨骨折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無腦壓征,昏迷在6小時以內,有輕度的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有輕度生命體征改變;③重型(Ⅲ級)主要指廣泛顱骨骨折,廣泛腦挫裂傷,腦于損傷或顱內血腫,昏迷在6小時以上,意識障礙逐漸加重或出現再昏迷,有明顯的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有明顯生命體征改變。
2.按Glasgow昏迷評分法 將意識障礙6小時以上,處于13~15分者定為輕度,812分為中度,37分為重度。 無論哪一種分級方法,均必須與腦損傷的病理變化、臨床觀察和CT檢查等相聯系,以便動態地全面地反映傷情。例如受傷初期表現為單純腦震蕩屬于輕型的傷員,在觀察過程中可因顱內血腫而再次昏迷,成為重型;由CT檢查發現的顱內小血腫,無中線結構移位,在受傷初期僅短暫昏迷或無昏迷,觀察期間也無病情改變.屬于中型;早期屬于輕、中型的傷員,6小時以內的CT檢查無顱內血腫,其后復查時發現血腫,并有中線結構明顯移位,此時盡管意識尚清楚,已屬重型。
(二 )急診處理要求
1.輕型(I級) (1)留急診室觀察24小時; (2)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及神經系體征變化; (3)顱骨X線攝片,必要時作頭顱CT檢查; (4)對癥處理; (5)向家屬交待有遲發性顱內血腫可能。
2.中型(II級) (1)意識清楚者留急診室或住院觀察4872小時,有意識障礙者須住院; (2)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及神經系體征變化; (3)顱骨X線攝片,頭部CT檢查; (4)對癥處理; (5)有病情變化時,頭部CT復查,作好隨時手術的準備工作。
3.重型(Ⅲ級) (1)須住院或在重癥監護病房; (2)觀察意識 瞳孔、生命體征及神經系體征變化; (3)選用頭部CT監測、顱內壓監測或腦誘發電位監測; (4)積極處理離熱、躁動。癲癇等,有顱內壓增高表現者,給予脫水等治療,維持良好的周圍循環和腦灌注壓; (5)注重昏迷的護理與治療,首先保證呼吸道通暢; (6)有手術指征者盡早手術;已有腦疝時,先予以20%甘露醇250ml及速尿40mg靜脈推注,立即手。
(三)昏迷病人的護理與治療 長期昏迷多因較重的原發性腦損傷或繼發性腦損傷未能及時處理所致。昏迷期間如能防止各種并發癥,保持內外環境的穩定,使機體不再受到腦缺血、缺氧、營養障礙或水、電解質紊亂等不利因素影響,則相當一部分患者可望爭取較好的預后。
1.呼吸道 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氣體交換不足是首要的。在現場急救和運送過程中須注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嘔吐時將頭轉向一側以免誤吸,深昏迷者須抬起下頜,或將咽通氣管放入口咽腔,以免舌根后墜阻礙呼吸。估計在短時間內不能清醒者,宜盡早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呼吸減弱潮氣量不足者,應及早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依靠血氣分析監測,調整和維持正常呼吸生理。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吸入空氣的濕度和溫度.注意消毒隔離與無菌操作,以及定期作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等措施.是防治呼吸道感染的關鍵。
2.頭位與體位 頭部升高15有利于腦部靜脈回流,對腦水腫的治療有幫助。為預防褥瘡,必須堅持采用定時翻身等方法,不斷變更身體與床褥接觸的部位,以免骨突出部位的皮膚持續受壓缺血。#p#分頁標題#e#
3.營養 營養障礙將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和修復功能,使易于發生或加劇并發癥。早期采用腸道外營,如靜脈輸入20%脂肪乳劑、7%氨基酸、20%葡萄糖與胰島素以及電解質、維生素等,以維護需要;待腸蠕動恢復后,即可采用腸道內營養逐步代替靜脈途徑,通過鼻胃管或鼻腸管給予每日所需營養;超過1個月以上的腸道內營養,可考慮行胃造痿術,以避免鼻、咽、食管的炎癥和糜爛。腸道內營養除可應用牛奶、蛋黃、糖等混合膳,配制成4.18kl/ral(1kcal/m1)井另加各種維生裹和微量元衰以外,也可用商品制劑,通常以酪蛋白、植物油、麥芽糖糊精為基質,含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配制成4.18kJ/ml。總熱量和蛋白質,成人每日約8400kj(2000kcal)和10g氮的供應即可,有高熱、感染、肌張力增高或癲癇時,須酌情增加。定時測量體重和肌豐滿度.監測氮平衡、血漿自蛋白、血糖、電解質等生化指標.以及淋巴細胞計數等免疫學測試,以便及時調整熱量和各種營養成分的供應。
4.尿潴留 長期留量導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盡可能采用非導尿方法.如在膀眈尚未過分膨脹時,用熱敷、按摩來促使排尿;必須導尿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選擇優質硅膠帶囊導尿管,并盡早拔除導尿管,留置時間不宜超過35天;經常檢查尿常規、尿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需要長期導尿者,可考慮行恥骨上膀胱造瘺術,以減輕泌尿系感染。
5.促蘇醒 關鍵在于早期的防治腦水腫和及時解除顱內壓增高,并避免缺氧、高熱、癲癇、感染等不良因素對腦組織的進一步危害;病情穩定后如仍未清醒.可選用胞二磷膽堿、乙醚谷酰胺、氯脂醒、克腦迷以及能量合劑等藥物或高壓氧倉治療.對一部分傷員的蘇醒可有幫助。
(四)腦水腫的治療
1.脫水療法 適用于病情較重的腦挫裂傷,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表現,腰椎穿刺或顱內壓監測壓力偏離,CT發現腦挫裂傷合并腦水腫,以及手術治療前后。常用的藥物為甘露、呋塞米(速尿)及清蛋白等。用法有:①20%甘露醇按每次0.5~1g/kg(成人每次250m1)靜脈快速滴注,于1530分鐘內滴完,依病情輕重每6、8或12小時重復一次;②20%甘露醇與呋塞米聯合應用,可增強療效,成人量前者用125250ml,每8~12小時一次;后者用20一60mg,靜脈或肌肉注射,每812小時一次,兩者可同時或交替使用;血清蛋白與呋塞米聯合應用,可保持正常血容量,不引起血液濃縮,成人用量前者10g/d,靜脈滴入;后者用2060mg,靜脈或肌肉注射,每8一12小時一次;④甘油,很少引起電解質紊亂,成人剛R量12e/(kg/d),分14次.靜脈滴注量10%甘油溶液500ml/d,5小時內輸完。 遇急性顱內壓增高已有腦疝癥象時,必須立即用20%甘露醇250m1靜脈推注,同時用呋塞米40mg靜脈注射。在應用脫水療法過程中,須適當補充液體與電解質,維持正常尿量,維持良好的周圍循環和腦灌注壓.并隨時監測血電解質、紅血球壓積容積、酸堿平衡及腎功能等。應用甘露醇時,可能出現血尿,并須注意其一過性的血容量增加可能使原有隱匿型心臟病患者發生心衰。
2.激素 皮質激素用于重型腦損傷,其防治腦水腫作用不甚確定;如若使用,以盡早短期使用為宜。用法有:①地塞米松 成人量5mg肌注,6小時一次.或20mg/d靜脈滴注,一般用藥3天;②ACTH 成人量25~50U/d,靜脈滴注,一般用藥3天。用藥期間可能發生消化道出血或加重感染,宜同時應用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等及大劑量抗生素。
3.過度換氣 適用于重度腦損傷早期,已行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者。靜脈給予肌松弛劑后,借助呼吸機作控制性過度換氣,使血CO2分壓降低,促使腦血管適度收縮,從面降低了顱內壓。CO2分壓宜維持在4.004.67kPa(30~35mmHg)之間[正常為4.67~6.00kPa(35~45mmHg)],不應低于3.33kPa(25mmHg),持續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以免引起腦缺血。
4.其他 曾用于臨床的尚有氧氣治療、亞低溫治療、巴比妥治療等。
(五)手術治療
1.開放性腦損傷 原則上須盡早行清創縫合術,使之成為閉合性腦損傷。清創縫合應爭取在傷后6小時內進行;在應用抗生京的前提下,72小時內尚可行清創縫合。術前須仔細檢查刨口,分析顱骨x線片與L叮檢查片,充分了解骨折、碎骨片及異物分布情況、骨折與大靜脈竇的關系、腦挫裂傷及顱內血腫等;火器傷者還需了解傷道方向、。途徑、范圍及其內的血腫、異物等情況。清創由淺而深,逐層進行,徹底清除碎骨片、頭發等異物,吸出腦內或傷道內的凝血塊及碎裂的腦組織,徹底止血。碎骨片最易引起感染而形成外傷性腦膿腫,故必須徹底清除;為避免增加腦損傷,對位置較深或分散存在的金屬異物可暫不取出。如無明顯顱內溶血,也無明顯腦水腫或感染征象存在.應爭取縫合或修復硬腦膜,以減少顱內感染和癲癇發生率。硬腦膜外可置放引流。其他的手術治療原則同閉合性腦損傷。
2.閉合性腦損傷 閉合性腦損傷的手術主要是針對顱內血腫或重度腦挫裂傷合并腦水腫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和腦疝,其次為顱內血腫引起的局灶性腦損害。 由于CT檢查在臨床診斷和觀察中廣泛應用,已改變了以往的“血腫即是手術指征”的觀點。一部分顱內血腫病人,在有嚴格觀察及特殊監測的條件下,應用脫水等非手術治療,可取得良好療效。顱內血腫可暫不手術的指征為:無意識障礙或顱內壓增高癥狀,或雖有意識障礙或顱內壓增高癥狀但已見明顯減輕好轉;無局灶性腦損害體征;且CF檢查所見血腫不大(幕上者<40ml,幕下者<10ml),中線結構無明顯移位(移位40m1,幕下者10m]),或血腫雖不大但中線結構移位明顯(移位>lcm)、腦室或腦池受壓明顯者;⑤在非手術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者。顳葉血腫因易導致小腦幕切跡疝。手術指征應放寬;硬腦膜外血腫因不易吸收,也應放寬手術指。 重度腦挫裂傷合并腦水腫的手術指征為:①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或已有一側瞳孔散大的腦疝表現;②CT檢查發現中線結構明顯移位、腦室明顯受壓;③在脫水等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者。凡有手術指征者皆應及時手術,以便盡早地去除顱內壓增高的病因和解除腦受壓。已經出現一側瞳孔散大的小腦幕切跡疝征象,更應力爭在30分鐘或最遲1小時以內將血腫清除或去骨瓣減壓;超過3小時者,將產生嚴重后果。 #p#分頁標題#e#
常用的手術方式有:
1.開顱血腫清除術 術前已經CT檢查血腫部位明確者,可直接開顱清除血腫。對硬腦膜外直腫,骨瓣應大于血腫范圍,以便于止血和清除血腫。遇到腦膜中動脈主干出血,止血有困難時,可向顱中凹底尋找棘孔,用小棉球將棘孔堵塞而止血。術前已有明顯腦疝征象或CT檢查中線結構有明顯移位者,盡管血腫清除后當時腦未膨起,也應將硬腦膜敞開并去骨瓣減壓,以減輕術后腦水腫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對硬腦膜下血腫,在打開硬腦膜后,可在腦壓板協助下用生理鹽水沖洗方法將血塊沖出,由于硬腦膜下血腫常合并腦挫裂傷和腦水腫,所以清除血腫后,也不縫合硬瞄膜井去骨瓣減壓。對腦內血腫,因多合并腦挫裂傷與腦水腫,穿刺或切開皮質達血腫腔清除血腫后,以不縫合硬腦膜并去骨瓣減壓為宜。
2.去骨瓣減壓術 用于重度腦挫裂傷合并瞎水腫有手術指征時,作大骨瓣開顱術,敞開硬膜并去骨瓣減壓,同時還可清除挫裂糜爛及血循環不良的腦組織,作為內減壓術。對于病情較重的廣泛性腦挫裂傷或腦疝晚期已有嚴重腦水腫存在者,可考慮行兩側去骨瓣減壓術。
3.鉆孔探查術 已具備傷后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或出現再昏迷等手術指征,因條件限制術前未能作CT檢查,或就診時腦疝已十分明顯.已無時間作CT檢查,鉆孔探查術是有效的診斷和搶救措施。鉆孔在瞳孔首先擴大的一側開始,或根據神經系體征、頭皮傷痕、顱骨骨折的部位來選擇;多數鉆孔探查需在兩側多處進行。通常先在顳前部(翼點)鉆孔,如未發現血腫或疑其他部位還有血腫,則依次在額頂部、眉弓上方、顳后部以及枕下部分別鉆孔。注意鉆孔處有無骨折,如鉆透顱骨后即見血凝塊,為硬腦膜外血腫;如未見血腫則稍擴大骨孔,以便切開硬腦膜尋找硬腦膜下血腫,作腦穿刺或腦室穿刺,尋找腦內或腦室內血腫。發現血腫后即作較大的骨瓣或擴大骨孔以便清除血腫和止血;在大多數情況下,須敞開硬腦膜并去骨瓣減壓,以減輕術后腦水腫引起的顱內壓增高。
4.腦室引流術 腦室內出血或血腫如合并腦室擴大,應行腦室引流術。腦室內主要為未凝固的血液時,可行顱骨鉆孔穿刺腦室置管引流;如主要為血凝塊時,則行開顱術切開皮質進入腦室清除血腫后置管引流。
5.鉆孔引流術 對慢性硬腦膜下血腫.主要采取顱骨鉆孔,切開硬腦膜到達血腫腔,置管沖洗清除血腫液。血腫較小者行頂部鉆孔引流術,血腫較大者可行頂部和顳部雙孔引流術。術后引流4872小時。病人取頭低臥位,并給予較大量的生理鹽水和等滲溶液靜脈滴注,以促使原受壓腦組織膨起復位,消除死腔。
(六)對癥治療與并發癥處理
1.高熱 常見原因為腦干或下丘腦損傷以及呼吸道、泌尿系或顱內感染等。高熱造成腦組織相對性缺氧,加重腦的損害,故須采取積極降溫措施。常用物理降溫法有冰帽,或頭、頸、腋、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等。如體溫過高物理降溫無效或引起寒戰時,需采用冬眠療法。常用氯丙嚎及異丙嗪各25或50mg肌注或靜脈慢注,用藥20分鐘后開始物理降溫,保持直腸溫度36℃左右,依照有無寒戰及病人對藥物的耐受性,可每46小時重復用藥,一般維持3~5天。冬眠藥物可降低血管張力,并使咳嗽反射減弱,故須注意掌握好劑量以維持血壓:為保證吁吸遭通暢及吸痰,常需行氣管切開。
2.躁動 觀察期間的傷員突然變得躁動不安,常為意識惡化的預兆,提示有顱內血腫或腦水腫可能;意識模糊的病人出現躁動,可能為疼痛、顱內壓增高、尿潴留、體位或環境不適等原因引起,須先尋找其原因作相應的處理,然后,才考慮給予鎮靜劑。
3.蛛網膜下腔出血 為腦裂傷所致。有頭痛、發熱及頸強直等表現,可給予解熱鎮痛藥作為對癥治療。傷后23天當傷情趨于穩定后,為解除頭痛,可每日或隔日作腰椎穿刺,放出適量血性腦脊液,直至腦脊液清亮為止。受傷早期當顱內血腫不能排除,或顱內壓明顯增高腦廟不能排除時,禁忌作腰椎穿刺,以免促使腦疝形成或加重腦疝。
4.外傷性癲癇 任何部位腦損傷可發生癲癇,但以大腦皮層運動區、額葉、頂葉皮層區受損發生率最高。早期(傷后1個月以內)癲癇發作的原因常是顱骨凹陷性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血腫和腦挫裂傷等;晚期癲癇(傷后1個月以上)發作主要由腦瘢痕、腦萎縮、腦內囊腫、蛛網膜炎、感染及異物等引起。苯妥英鈉每次0.1、每日三次用于預防發作,癲癇發作時用地西泮(安定)10-20mg靜脈緩慢注射,如未能制止抽搐,須再重復注射,直至制止抽搐,然后將安定加入10%葡萄糖溶液內靜脈滴注,每日用量不超過100mg,連續3日。癲癇完全控制后,應繼續服藥12年,必須逐漸減量后才能停藥。突然中斷服藥,常是癲癇發作的誘因。腦電圖尚有棘波、棘慢波或陣發性慢波存在時,不應減量或停藥。
5,化道出血 為下丘腦或腦干損傷引起應澈性潰瘍昕致,大量使用皮質激素也可誘發。除了輸血補充血容量、停用激素外,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洛賽克)40mg靜脈注射,每8~12小時1次,直至出血停止,然后用H2受體拮抗劑雷尼替丁0.4g或西瞇替丁(甲氰瞇呱)0。8g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3-5天。
6.尿崩 為下丘腦受損所致,尿量每日>4000ml,尿比重<1.005。給予垂體后葉素首次2.55U皮下注射,記錄每小時尿量,如超過200ml/h時,追加1次用藥 .也可采用醋酸去氨加壓素靜脈注射、口服或鼻滴劑,較長時間不愈者,可肌注長效的鞣酸加壓素油劑。尿量增多期間,須注意補鉀(按每1000ml尿量補充lg氯化鉀計算),定時監測血電解質。意識清楚的傷員因口渴能自行飲水補充,昏迷傷員則須根據每小叫尿量調整靜脈或鼻飼的補液量。
7.急性神經源性肺水腫 可見于下丘腦和腦干損傷。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出血性泡沫痰、肺部滿布水泡音;血氣分析顯示PaO2,降低和PCO2升高。病人應取頭胸稍高位,雙下肢下垂,以減小回心血量;氣管切開,保持呼吸道通暢,吸入經過水封瓶內95%乙醇的40%60%濃度氧,以消除泡沫;最好是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行呼氣終末正壓換氣:并紿干l呋塞米40mg、地塞米松lOmg、毛花甙丙(西地蘭)0.4mg和50%葡萄糖40ml靜脈注射,以增加心輸出量、改善肺循環和減輕肺水腫。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顱內血腫多多的了解,只有從各方面做好顱內血腫知識了解,才能避免顱內血腫疾病給自身帶來危害,如果懷疑自己已經患上了顱內血腫,一定要盡早的到正規的外科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以免耽誤了顱內血腫最佳的治療時間。同時,平時生活里一定要做好顱內血腫預防工作。
-
腦挫裂傷并顱內血腫的治療生活中一旦發生顱內血腫,其實在采用CT檢查,在病情達到確診以后,配合醫生的相關治療,一般是采用的是手術治療,另外在做了手術
-
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患上顱內血腫疾病,一般在六小時之內進行急救的話,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另外醫生往往對這種疾病,采用的是清創手術治療。
-
顱內血腫性的中醫治療患上顱內血腫這種疾病,我們可以在西醫醫的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醫的治療,效果非常的獨特,而且治愈率相當的高。
-
高滲鹽水治療顱內血腫治療顱內血腫的辦法非常多,不但有手術的治療,其中不少專家,往往運用的是,高滲鹽水治療顱內血腫,在生活中我們我們可以多積累
-
了解多發性顱內血腫治療措施患上顱內血腫,治療是關鍵,醫生往往采用的是手術的治療,另外,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還需要做清除血腫,雙側鉆孔引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