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化驗檢查
黃疸病倒的實驗室檢查較多,有助于病因的鑒別診斷,應當合理地加以選擇。(一)肝功能試驗1.血清膽紅素測定血清膽紅素分一分鐘膽紅素和總膽紅素兩種。前者相當于結合膽紅素(CB),正常不超出3.4μmol/L(0.2mg/dl),波動范圍為.85~3.4μmol/L(0.05~0.2mg/dl)。總膽紅素(TB)系結合和非結合膽紅素之各,以非結合膽紅素為主,正常不超出17μmol/L(1.0mg/dl)。2.尿液中膽紅素溶血性黃疸尿液不含膽紅素,肝細胞性和梗阻性黃疸均呈陽性反應。3.尿液中尿膽原急性大量溶血時,尿液中尿膽原顯著增加,慢性少量溶血時,尿膽原含量變化不大。肝細胞性黃疸時,尿液尿膽原可增加;肝內膽淤時則可減少,甚至消失。肝外梗阻時尿中多無尿膽原,尤其是癌性黃疸。4.糞中尿膽原梗阻性黃疸時可見下降,結石性梗阻常為不完全性,而癌性梗阻則可完全性。長期糞中尿膽原減少(<mg/24小時),提示癌性黃疸。5.蛋白質代謝試驗血清蛋白定量、蛋白電泳分析對黃疸的鑒別意義不大。血漿白蛋白下降見于嚴重肝實質損害,如慢性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和晚期肝癌。血漿球蛋白升高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見于活動性慢性肝病和結締組織病等。血漿總蛋白的變化在肝細胞性黃疸時比較明顯。長期肝外梗阻和膽汁性肝硬化,血漿α2和β球蛋白明顯增高。6.血膽固醇、膽固醇酯和蛋白X(LP-X)測定反映肝細胞的脂質代謝功能以及膽系的排泄功能。7.血清膽汁酸測定膽汁酸在肝內合成及分泌,正常人血清中含量不超過10μmol/L。肝膽疾病時,膽汁酸代謝發生紊亂。肝細胞對膽汁酸與膽紅素攝取和排泄機制不同,在非結合型高膽紅素血癥如Gilbert癥及溶血性黃疸時,并不存在膽汁酸潴留,故有助于黃疸鑒別。8.血清酶學檢查血甭酶活力(簡稱血酶)測定對黃疸的病因診斷可有一定幫助。臨床上常用的血酶有兩大類:①反映肝細胞損害的酶類,主要丙氨酸氨基移換酶(ALT),及門冬近酸氨基移換酶(AST),其他還有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醛縮酶(ALD)、精近酸酶(ARG)和鳥氨酸氨甲基移換酶(ChE),在肝炎時,血內含量下降,②反映膽道病變的酶類,如堿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轉肽酶(GGT)、亮氨酸肽酶(LAP)和5摵塑賬崦福??NT)等酶。黃疸酸氨肽譜(enzymogram)檢查,即一次微量測定一系列酶,有助于黃疸的鑒別診斷。如一次測定ALT、AST、OCT、ALP、GGT和5揘T6種酶。如前3種酶上升則為肝細胞性黃疸,而后3種增加的則為梗阻性黃疸。但血酶檢查無助于鑒別肝內膽瘀和肝外梗阻性黃疸(參閱“病毒性肝炎”)。9.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維生素K在肝細胞內能促使凝血酶原形成。肝細胞性黃疸時,凝血酶原的形成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維生素K系脂溶性,在腸內經膽鹽作用始成為水溶性而被吸收,因此,梗阻性黃疸時凝血酶原時間也可延長。10.染料排泄功能試驗靛青綠(ICG)排泄試驗ICG入血流后,迅速與白蛋白結合而被肝細胞攝取,在肝內經代謝后直接由膽道排入腸道,故能正確反映肝細胞排泄功能。正常人按0.5mg/kg體重的ICG量作靜脈注射,15分鐘后靜脈內滯留量為0~10%。(二)免疫學檢查1.免疫球蛋白慢性活動性肝炎時IgG明顯增高,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時IgM顯著上升。肝外梗阻時,免疫球蛋白則為正常。2.甲胎蛋白(AFP)正常成人血中AFP含量極微(<20ng/ml)。3.自身抗體測定免疫熒光試驗測定黃疸病例線粒體抗體的陽性率不一,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約為95%,慢性活動性肝炎為30%,而長期肝外梗阻者偶呈陽性。(<5%)。4.病毒性肝炎特異性標志如抗HAV-IgM陽性,提示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g和抗HBc-IgM陽性,對乙型肝炎的診斷有所幫助;ALT異常伴抗HCV陽性,宜考慮丙型肝炎;抗HEV-IgM陽性,則提示有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2]下一頁
相關文章
-
阻塞性黃疸的鑒別診斷阻塞性黃疸的鑒別診斷方法是什么呢?阻塞性黃疸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但是在治療之前一定要診斷才行,很多人都不知道診斷的方法都
-
溶血性黃疸的癥狀溶血性黃疸的癥狀是什么呢?溶血性黃疸這個疾病的出現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傷害,所以要抓緊治療才行,但是對于這個疾病的癥狀大
-
溶血性黃疸是怎么確診的溶血性黃疸這種疾病在很多人聽起來都感覺很陌生,因為這種疾病并不常見,有些朋友因為被檢查出患有溶血性黃疸這種疾病,就很想知
-
新生兒的黃疸正常值是多少呢那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下面就是相關的解說。新生兒黃疸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百分之六十的足月新生兒和百分之八十的早
-
黃疸復發究竟有什么癥狀呢其實嬰兒出現黃疸這樣的疾病的概率一直都是相當的高的,并且疾病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視的,因此當疾病出現的時候首先我們一定要及時